三门沙柳街道中心小学 张冬青
笔者班上有一个学生小程,头脑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好,但自律性很差。上课注意不集中,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症的倾向。不太合群,即使偶尔流露出想跟同学交往的思想,但也显得很不知所措,比较自卑。笔者了解到,该同学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上学后,父亲将他寄托给校外的老师,自己不能及时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一、用爱唤醒,帮助他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笔者了解到小程的情况后,除了要重视他的文化课辅导之外,更多的是关注他心理方面。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使他感受到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关爱。接着,笔者找到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工作中,学会对小程宽容,接纳他。特别是午休时,班干部可以提醒并指导他完成作业。下课后,笔者又让其他同学和小程一起去操场上玩耍嬉戏。渐渐地,班级里有很多同学开始接纳他,并能和他一起玩耍了。然后,笔者又进一步与小程沟通,让他发现原来同学们都是那么友善的,让他感觉到自己和同学一起玩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此以后,他变得与人和善,变得能主动帮助同学扫地了。
二、用心呵护,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是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我反复地认真思考,觉得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态度的成因,其中最大的因素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家庭。因此,教师只有积极与家长沟通,家校合作,才能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
笔者及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一起学习“双减”政策,要求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心理疏导,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家长会后,小程的父亲接受建议留在家乡边工作,边照顾孩子。放学后,及时接回孩子,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自己整理房间,并教他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会提高学习效率,有空闲时多看课外书。家长对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此后,笔者多次与家长沟通要求父子俩多交流,对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鼓励,少批评。并且建议父子俩多参与有益的活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增进父子感情。
经过一阶段的家校共同努力,程同学的行为习惯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同学之间相处非常的和睦。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按时上交。通过家校合作,他变得自信满满,而且学成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个案辅导感悟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长、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家长需要转变观念,除了注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更要重视孩子心理疏导,丰富课外活动,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转变观念,重视心理疏导
教师首先通过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然后深入学习“双减”政策,及时转变观念;最后借助网络引领学生学习“双减”的相关资料。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双减”的最终意图是:促使教育方式回归本源,让育人目标回归初心,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育人先育心”。
其间,当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丰富活动的同时,引领学生做到自我鼓励、自我肯定、自我期望,从而产生学习激情,提高学习能力。只有学生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2.家校合作,培养健康心理
“双减”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增加了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拉近了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气氛,更有利于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但是,亲子间相处的时间长了,有些家长过度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真实心理想法,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健康心理,需要家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形成教育强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