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岛,《水浒后传》中的乌托邦

2022-07-11 09:30:0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赵宗彪

台州人物、地名与事迹被写入文学名著的不少。影响较大的是,有《文选》中的《游天台山赋》、《幽明录》中的刘阮入天台、《世说新语》的数则轶事、《西游记》中紫阳真人保皇后故事等。金鳌山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它的名字被《水浒后传》漂移往外邦,去实现作者的复国梦。

金鳌山,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椒江北岸,与古镇章安毗邻,是一座只有20米高的小山。现在距椒江南岸有上千米,在宋代时期,这是一座小岛。宋建炎三年(1130年)正月初三,宋高宗赵构率领的船队为了躲避金兵的前锋,进入台州湾,在金鳌岛上停留了十五天,过了元宵节。正月十八离开,南下温州。

几天后,大诗人李清照追随皇帝的足迹,亦到金鳌岛。可惜没有遇上。

146年后的1276年,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一路南下。曾专门登临金鳌岛,怀念高宗皇帝。

小小的台州金鳌山,见证了南宋从开始的艰难,到结束的悲壮。也是台州的所有名山中,唯一一座有皇帝、丞相、诗人登临过的文化名山。

宋高宗到来时,金鳌岛尚在江中,退潮时才有牡蛎滩与椒江北岸连接。自该岛往上溯,椒江北岸有长达四十多里的牡蛎滩。根据丁及先生的考证,这些牡蛎壳,到清代的时候,因为当地作为烧蛎灰的原料,已经逐步被挖光。后来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现在的金鳌岛早已与陆地相接,大家都习惯叫金鳌山了。

也许因为皇帝登临此岛后能保有南宋的半壁江山,是汉人的福地,在明清的改朝换代之际,不肯做顺民的明代遗民,就将复国的梦想,寄托在金鳌岛上。《水浒后传》就是其中之一。

《水浒传》是明清时期传播广泛的话本小说,也是对中国民众影响最大的通俗读本。因为影响巨大,续书也最多。有的是借酒浇愁,有的是补充故事。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来种续本。如俞万春的《荡寇志》、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冷佛的《续水浒传》、刘盛亚《水浒外传》、姜鸿飞的《水浒中传》、程善之的《残水浒》、梅寄鹤的《古本水浒传》等。其中以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出现最早,影响最大。

《水浒后传》共40回,上接120回本《水浒传》,写招安后阮小七和李俊再揭义军大旗,反贪官,斗恶霸,抗金兵,尽忠朝廷,并且到海外创立基业的故事。这是一部孤臣悲愤之作,集国仇家恨于一书,有着浓厚的忠君报国情怀,寄托了作者陈忱反清复明的人生理想。

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荡山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约生于明万历后期,卒于清康熙初年。盛年时,正值明清易代、国破家亡、江山易主的巨变,他与许多传统士人一样,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以“古来遗民”自居,不与清政府合作,绝意仕途,放弃功名。与顾炎武、归庄等人结成“惊隐诗社”(又名“逃亡盟”),以民族气节相激励,最后穷饿以终。《水浒后传》中,梁山好汉的残存者和后裔们,继续尽忠朝廷,抵抗异族侵略,即使退居海外,依然心向大宋,都是作者陈忱的理想写照。

《水浒后传》中出现的金鳌岛,就是当年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登临过的地方,只是将它从浙江的椒江口,南移到暹罗国的海上,作为一个海外的抗金根据地,也是一个复国图存的桃花源。

在《水浒后传》第十回《墨吏赔钱受辱,豪绅敛贿倾家》中,宋江托梦给李俊,要求他替天行道,存心忠义。并赐诗一首:“金鳌背上起蛟龙,徼外山川气象雄。罡煞算来存一半,尽朝玉阙享皇封。”

后来方知,这个金鳌岛,是属于暹罗国的。从长江口南下,要行船半个月。金鳌岛到暹罗国,只有三百里。“那岛四围高山峻岭,无路可去,南面岛口只通一个船的路,转三个大湾方得到岸。一座城门,甚是坚固。里面盖造房屋,如宫殿一般。田地膏腴,五谷丰稔。山上野兽甚多,花果诸般多有。约莫有五百里广阔。”

于是,李俊等一众梁山的遗留人士,攻下了金鳌岛,并与暹罗国交战中,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取得胜利,并让花荣之子花逢春娶了公主,作了附马爷,实现了一家亲。

按《水浒后传》第十二回介绍,暹罗国国王姓马,是汉代马援将军之后,也是中国人,统治此国已历数世。管辖之下有二十四个岛,其中以金鳌、白石、钓鱼、青霓四岛最强。后来暹罗国王被奸臣所害,举国一致推选李俊当了国家首领。

这帮梁山的强人们,在金鳌岛中开垦、练兵、贸易,日渐富强。书中还借乐和之口,说出为什么中国人在海外更容易发展:“中国人都是奸邪忌妒,是最难处的。海外人还有些坦直,所以教化易行。”

就在李俊们统治了暹罗国,加强了金鳌岛上武装力量之后,宋高宗赵构,却被金兵追杀,南下避难逃到岛上。那一天是腊月二十八。李俊等梁山好汉和他们的后代们,在岛上组织力量全歼了金兵,并迎接圣驾上岛。高宗大喜,表扬他们“心怀忠义,为朝廷立功。”“今日朕又危难,蒙赖卿等相救,真是功垂竹帛,百世流芳。”小说中宋高宗到金鳌岛的过程,与当年真实的到椒江金鳌岛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正月初三,高宗等启程回国。李俊派遣柴进、燕青等率领武装船队护驾到明州(宁波)。后来,高宗下旨表彰,并正式下诏,任命李俊“奠主海邦,统御髦士,作东南之保障,为山海之屏藩,永业勿替,荣名长保。”两国从此永保和平。

从《水浒后传》看,作者陈忱应该到过椒江的金鳌山,从他号雁荡山樵,推测可能曾来往过天台雁荡之间。当年反清复明,福建浙江沿海,都是地下抵抗力量活跃的地方。以致于临海的秀才们一闹学潮,朝廷就惊恐万分,以为是勾结郑成功的反清势力,所以特别从重从快处理,造成了弥天大冤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张鸿渐》,就是以此冤狱为原型写的。事实上,现实情况比小说描写的更惨。但在《水浒后传》中,小小的金鳌岛不但成了广阔五百里的大岛(是海南岛的两倍),还成了遗民心中美丽的乌托邦。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刘锦萍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