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景语,皆情语——重读《荷塘月色》

2022-07-04 09:30:0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郭建利

摄于临海灵湖公园“紫藤花长廊”

郭建利 文/摄

作为现代散文大家、知名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和民族气节,向来为人所称道。2022年是朱自清先生来台州任教100周年。今发名作重读一文,以纪念朱先生。

《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古往今来,吟诵过荷花和月色的诗文何啻车载斗量,但朱自清却独出机杼,以高超的艺术手腕,为文学史留下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荷塘月色》被誉为美文不是偶然的,鲁迅先生用“漂亮和缜密”的字眼来评价朱自清的散文,也绝非偶然。

文笔作画

在现当代散文家中,朱自清是喜欢用比喻、也善于用比喻的高手。每每一个比喻不足以尽意,便以博喻出之,让人觉得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给。这一点,只要读过《春》《绿》便不难体会。

在《荷塘月色》中,他形容伞状的荷叶,亭亭凌于碧波之上,就像舞女的裙裾飘旋飞转,不但点出了叶子楚楚动人的情状,而且有“静态动写”之妙。那零星开着的白花,更是妩媚嫣润,仪态万方,如少女般娇羞可人——有风既作飘摇之状,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然后作者妙句连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将荷花圆润的形态,晶莹的光泽和美妙的情韵,尽数写出,可谓体物入微,曲尽其妙。

我们平常习见的是将美女比成出水芙蓉,喻其丰姿绰约,肌肤似玉,朱自清在此来个反弹琵琶,将荷花比成美人,替读者营造了一个别致的审美空间,自有深意存焉。此句既是博喻,亦不乏拟人。而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远而至,自高而下飘过来的歌声当然是渺茫的。袅袅的荷香,似有若无,不绝如缕,这就突破了单一的视觉印象,把诉诸嗅觉的荷香与诉诸听觉的歌声沟通起来,予读者以新奇脱俗的美感愉悦,别开新境,不能不说是神来之笔。

写月色同样运用了通感,实现了光影组合与旋律的视听挪移。《荷塘月色》通篇不乏这种综合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有“化静为动”之效,且不经意地用了“移就”手法。唐诗云“月光如水水如天”,月华似瀑,凭高倾泻而下。而叶子和花呢,“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以抽象的迷离的梦作喻体,虚实相生,别具意味,令人耳目一新。

朱自清精雕细琢的本领是惊人的,他写荷叶和花的形、态、色、香,他写脉脉的流水、月色、朦胧的云树,无不穷形尽相,多方泼墨,使所绘之景形神毕肖,历历如画。这都是体尽物意的功夫。

他把抒情散文当诗一样写。我们读《荷塘月色》,弥漫于字里行间的诗意便如烟如雾地合围过来,叫人由不得有一种醉醺醺的感觉。笔触所至,都是清丽的画面,诗化的文字。天上是皎皎的明月,塘里是花叶各呈丰姿,尽态极妍;月光是隔了丛生的灌木照过来,“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而树梢上是隐隐约约的远山。作者恍如一个高明的画师,勾勒出一幅极有层次的水彩画。这就使文章具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绘画美。

功力化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遂想到月夜荷塘去遣怀。其实这个荷塘也许是最普通不过了,作者何以写得如此美轮美奂?这是“化腐朽为神奇”、工于拓境的结果。并非景美,而是纸上的景美,正应了一句话:“文章是案头之山水”。

作为一个爱国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但又缺乏勇气,四顾茫然,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这是时代风云在他心灵上的投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恰如作者名字所透露的,他不愿同流合污,希冀像荷花一样高洁自赏,像月光一样清峻无瑕,摆脱尘世的喧嚣扰攘,憧憬自由、恬静的生活。正是这种别样的情趣,统摄着全文,烛照他夏夜的幽思。他尽情点染荷花和月色,以工笔勾画了一幅荷塘月色图,怕不是无因的吧。

他独步荷塘,倾听灵魂隐秘的声音,心头郁结的烦躁都外化为眼里迷惘的景物。凡景语皆情语。苍茫的月色,淡淡的云,零星的花,缕缕的清香,隐约的远山,昏晕的灯光,脉脉含情的水……无不与他的心境相契合,一切景物都移情了,“朱化”了。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当时的感受,烘托出了一个幽深柔婉、超尘绝世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尝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朱自清融情入景,将平淡无奇的荷塘雕刻成如此至情的文字,其原因都在于此。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朱自清的散文绝少欧化的句法,亦无古典词语的陈腐气息,而大量采用隽永的口语,毫不枯涩。他很推重语言的修饰,刻意求工而不失洒脱之风,像形容月色,用“泻、浮、洗、笼”四个动词,写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叶子“挨着、宛然,风致”等等,辞句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至于他运用双声叠韵、叠词,追求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则向来为人所称道。总之,他清新委婉的风格得益于他锤词炼句的功夫,而这功夫又有赖于他对语言的造诣和修养。因为我们不能忽略,作者是一位深谙外语的古典文学教授。不妨说,他驾驭文字的功夫已臻化境。

为排解烦忧,作者漫步至静谧的荷塘。他悄然凝立,忘情于月光下这一池意态朦胧的绿荷。有心的独语,有想象中的热闹,但终于被蝉蛙所惊扰,回到逼人的现实中来。逶迤写来,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从带上门出去到推门回家,首尾圆合无痕。写荷塘的四周景色,第二节与第六节互为照应;先写曲折的小路,次写荷塘曲曲折折的形状便有了关联。处处透出针线的绵密,编织的精致。第四节写荷塘风景无一语涉及月色,而不忘紧扣月色下的荷塘来写,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刘锦萍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