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金清小学 梁爽
一、案例概述
一天,我正要准备入睡时,电话铃声突然响了。一接通电话就听见学生小程的奶奶带着哭腔的声音告诉我,小程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后,要求延长玩手机的时间。谁知他一拿起手机就不肯放下。奶奶催他睡觉,他的态度非常恶劣,不但不肯归还手机,甚至还恶语相向。
二、辅导过程
1.稳定情绪,温和劝诫
我知道小程其实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处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他开始有点叛逆,并且自制力的缺乏导致他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耐心劝导他,我在说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回答。没有反驳我的话,意味着对我说的话是认同的。
2.有效沟通,制定计划
第二天课间休息时间,我就去找小程谈话。经过交流,他深刻地认识到这段时间成绩下滑,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在家和长辈顶嘴等不良行为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沉迷于网络。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他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的原因也跟家庭环境有关。他羡慕同学们可以每天享受父母的关爱,每次听到同学提起他们的父母时都会感觉很失落。久而久之,他就将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隔离开,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于是我就告诉他,其实除了父母,关心他的人还有很多,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大家都很喜欢他。听了这话,他的内心有所触动,于是我就趁机和他做了一个约定,规定好每天上网的时间,并在契约上签名。
3.执行计划,定期巩固
执行计划的前两个星期,我密切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从家庭作业和上课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有时候我也会跟他的奶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得到了反馈——都很好。课间,他也非常主动地和同学们交流,整个人看上去更加自信,更加阳光了。但是过了一个月,我发现他在家上网的时长有时候会控制不住,我在肯定他的改变的基础上及时提醒他,并督促他一定要遵守我们的约定。他对我的提醒也欣然接受了。
经过一个月的辅导沟通与家校沟通,小程上网的时间已经减少了很多,但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于是我就找到小程,告诉他没有按照契约执行,就要关闭网络,他同意了。家里的网络关闭的前两个星期,他觉得很不适应,但是一个月后就完全适应了。他每天写完作业后就去运动或者看看课外书,有时候还会主动地帮奶奶做一些家务。当然,学习状态也有了很明显的改变,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