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维成点”,搭建个人实验台,点燃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一维成线,搭建家庭实验室,串联起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二维成面,搭建微圈科学坊;三维成体,铺开学生科学探究平台;四维成像,搭建区域科学网,创造学生科学探究生态池……近日,仙居县安洲小学联合学校、家庭、社区推出“仙学汇·安小科学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乐享成长。
这个奇妙的科学营到底有哪些特色?能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科学知识?一起去了解看看。
“家庭实验室”妙趣多多
“大家都见过章鱼吗?一般章鱼是在海里的,今天就让大家来见识一下‘会在空中飞的章鱼’……”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配上一些常用工具和随处可得的生活小材料,一场简易的科学小实验正式开启。在学校授牌特批的“家庭实验室”里,来自仙居安洲小学四(5)班的丁嘉昊,利用塑料丝、毛巾和塑料管等简易道具,以小视频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会飞的章鱼”,并详细介绍了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
“双减”之下,仙居县安洲小学巧妙挖掘科学实验微基地,运用“五维”机制开展科学实践,将课后服务与课余时间相结合,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快乐学习。而“家庭实验室”,就是“五维”进阶行动中的重要一环。
线上课堂里,孩子们化身“小讲师”,倾力授课、全方位指导;线下课堂里,校园内的其他孩子以此为基点,借鉴知识经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家庭实验室”为载体,这个科学实践平台,为不少孩子实现了天马行空的创意设想。
五维进阶打通家校壁垒
记者了解到,安洲小学“安小科学营”共分为5个板块:“零维成点”,搭建个人试验台;“一维成线”,搭建家庭实验室;“二维成面”,搭建微圈科学坊;“三维成体”,搭建社区科学营以及“四维成像”,单间区域科学网。目前,前四个板块已陆续开展相关事件活动,并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自安小科学营开营以后,每个周末,科学营都会对外开放,为孩子们搭起科学实验的桥梁。”仙居县安洲小学老师刘美燕介绍,孩子们可以自成一组,也可以和志趣相投的好友“搭伙”,共同商讨科学实验主题,并由家长录制成视频发布。收获高评价的小组,将每星期在社区的小剧场展示。
为了拓宽科学研究的范围,学校还在社区搭建了安洲小学科学营,打通学生、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壁垒,发挥社会力量传帮带作用。放学后,孩子只要有闲暇时间和科学兴趣,都能在社区科学营中扫码学习科学知识,观看科学实验视频,面对面探讨科学问题,组队进行科学小实验。每周六下午,社区科学营里还有一场30分钟的“实验展示小剧场”向社会开放,帮助孩子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
为孩子们编织科普学习的大网
从动手实践到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个人工作台”“家庭实验室”“微圈科学坊”“社区科学营”的层层进阶,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张科普学习的大网,帮助他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全面提升个人知识素养。
“‘仙学汇·安小科学营’项目旨在让学生能够拥有一把打开未知世界的金钥匙,着力解决‘双减’之下中小学生在闲暇时间能去哪里、可做什么的问题。”仙居县安洲小学校长吴建明介绍,“双减”背景下,安洲小学科学营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支持,也引起了兄弟学校的关注。“以此为契机,未来我们还将吸引更多的兄弟学校加入科学营的创建中,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良好格局,搭建区域科学网,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