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157轮激烈竞拍,临海市开发大道东侧、柏叶路南侧地块顺利出让。未来,这里将会建起五星级酒店和高品质住宅。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临海市通过存量“去库存”、低效“挖潜力”、新增“优供给”的“三位一体”模式,把低效闲置用地“腾”出来,将优质项目“装”进去,有效破解国土资源供需矛盾,走出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临海路径”。去年,该市完成供地10742亩,创近年来新高。
“这几年,临海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但从发展空间看,土地开发强度逼近‘天花板’。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统筹流量,是临海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金钥匙’。”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侯大剑说。
去存量,唤醒“沉睡”土地资源
走进临海市大洋街道塘里村,只见成片的空旷土地上长满了杂草。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会建起一幢幢安置房。
为满足村民住房需求,提升村民生活品质,2014年,临海市启动塘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该项目涉及村民380户1775人,需拆除老旧民房13.5万平方米。
“2015年,塘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就完成了土地农转用审批。”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说,8年攻坚,仍有97户村民不同意拆迁,因此迟迟未能完成供地。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也一直困扰着村民。
2022年7月18日,临海市召开城中村遗留问题清零及重点区块政策处理攻坚行动动员会,吹响城中村改造冲锋号。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跟脚步,立即启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助力城市“烂疮疤”拆除。
为加快拆迁进度,专项行动工作人员一有时间就到拆迁户家中拉家常,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困难,为他们算好经济账、发展账,消除部分村民对拆迁的抵触情绪。截至目前,临海市完成塘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供地162亩。
唤醒“沉睡”土地资源,是破解土地指标紧缺难题的关键。去年,临海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967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796亩。
控增量,挖掘低效土地潜力
在临海市大洋街道国庆片区,搅拌机、起吊机运转不停。施工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搬木料、扎钢筋、砌墙板……
“这是临海市首个未来社区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城市形象。”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洋自然资源所相关负责人说。
国庆片区原本聚集了橡胶、化工、机械等工业企业60余家,是大洋街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但由于大多企业存在污染重、消耗高、效益低等问题,使得国庆片区成为了低效工业用地的“重灾区”。在制定新一轮城市规划时,临海市决定对该区域的工业用地进行统一收储,将其打造成商住一体地块,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
为加快实现“旧瓶”装“新酒”,“旧巢”引“新凤”,临海市探索出台《临海市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补偿补助标准,完善低效土地挖潜机制,推动空间焕新、产业重塑。
目前,国庆片区收储进度达80%。除未来社区项目外,其他区块仍在规划设计中。
下阶段,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聚焦“国庆片区+黄金轴线”核心区块建设,谋深谋实城市设计,做优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能级。
优质量,提升工业用地效益
以“亩均论英雄”,是引领城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有力抓手。
2021年,台州市出台《关于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工业4.0标杆城市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土地优供”工程,对市场竞争类用地实施“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方式,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
2022年5月24日,在一场采取“限地价、竞税收”出让模式的竞拍会上,3家公司经过42轮报价,最终由台州中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155万元地价和60万元/亩的年亩均税收竞得临海市东塍镇庙西村20亩工业用地。
“‘限地价、竞税收’是指当地块报价达到上限后,转为竞报达产后连续5年的年亩均税收,年亩均税收高者为地块竞得人。”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张恒芝说,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价高者得”的竞价方式,对提高工业用地亩均产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试行工业用地“限地价、竞税收”出让模式以来,临海市有效保障了主城区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钓鱼亭智能制造产业园、江南医谷、铜盘山芯谷等四大产业平台和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等三大产业城用地需求。去年,该市开工项目233个,总投资522亿元。其中,省“4+1”项目、省市县长项目开工率均为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7亿元,同比增长18%,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