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款利率下行之际,银行理财市场不断升温。在刚刚过去的7月,银行理财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存量规模快速恢复。
这是否意味着,银行理财又成“香饽饽”了?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影响?投资者是否迎来投资良机?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理财存量规模加速恢复
“尝试着买了几笔理财产品,现在表现都还可以。”经历过去年的两次“破净潮”的市民周女士,一度将银行理财产品“踢”出了投资配置清单,转而专注购买大额存单、国债等产品。
周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再加上理财产品收益走势逐渐向好,她又开始对理财产品“动心”了。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之前“破净潮”资金被套,无法赎回的情况,她选择分批购买理财产品。“有现金管理类产品,也有短期定开的产品,主打一个分散投资风险。”
在存款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和周女士有一样想法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这也带动了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回升。
回顾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走势,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一季度,在市场波动下,银行理财市场延续规模下降的趋势;二季度,随着债市行情好转,4月、5月连续两个月理财规模出现回升;季末效应影响下,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
进入下半年,7月的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加速恢复。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7月上旬,理财行业规模扩容1.07万亿元;截至7月10日,全市场规模已恢复至26.65万亿元,较3月末低点累计增长1.61万亿元。
来自广发证券测算的数据显示,7月前三周,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依次增长1.06万亿元、3324亿元、1712亿元,合计增长超1.5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7月理财规模回升,主要是6月底因季节性因素流入银行表内的存款回流理财所致。定期存款对理财的“替代效应”减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存款利率下行正推动居民资金由存款重新回流理财产品。此外,年初以来,信用债市场修复积极,理财产品积攒了一定的赚钱效应。
银行花式营销引客来
银行理财规模的回升,也有来自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努力。为了招揽客户,产品费率“价格战”就是措施之一。
自招银理财打响“零费率”之战以来,据记者统计,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多款产品加入“降费率”大军,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产品赎回费、托管费等多种费率的调降。
如,8月1日,光大理财就发布了一则针对“阳光金天天盈2号D类份额”的公告,8月3日起,该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率(年化)开启优惠模式,从产品说明书约定的0.3%/年,下调至0.15%/年。
在一些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降低费率,让利给投资者,以量补价的同时,部分中小银行推出了银行理财“拼团”活动,投资者只要找到“搭子”一起购买理财类产品,就能获得不同价位的电商购物卡。
如一家长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就推出了“拼团理财、生财聚财”活动。如果投资者想“拼团理财”,“开团”的“团长”必须是该行的客户,“团员”则只能是该行的“网友”客户,即仅持有该行电子Ⅱ类账户并未持有实体借记卡的客户。奖励方面,拼团队伍中有29人达标成为该行投资客户,达标成员每人可享50元京东E卡,团长则额外获得最高600元京东E卡。其中,达标客户要求每位参团成员购买理财产品金额都要≥3万元。该活动已经于7月31日结束。
据了解,给理财找“搭子”并非一件新鲜事。早在2020年就有银行率先“试水”推出了拼团理财产品。当时,投资者选择“拼团”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明显比传统单人理财产品更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拼团理财”固然可以让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奖励,但也可能让一些投资者为了奖励购买与之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时代,不再保本,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吴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