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家庭农场从“新农”到“兴农”

2023-05-09 15:52:4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李 平

黄岩晨湖果蔬家庭农场用科技种植“红美人”,提前开花上市。李 平/摄

“十年前,我要搞农业,要挨我爸骂;现在,被大家追着找。”4月21日中午1时许,结束了和水果采购商的通话,三门县稞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海亚如是感慨。

这句话,也是台州家庭农场十年发展的一种写照。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以农业及其衍生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进行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和成长起来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提升。

春风化雨,耕种满田。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以来,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台州快速成长。截至4月26日,我市共有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7714家。

十年来,全市家庭农场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2022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土地60多万亩,全年经营收入达到36亿元。

抢答“谁来种地”难题

眼下,椒江章安街道良田成片,稻禾青青,白鹭翩跹,生机勃勃。

“现在种田的竞争变大了,这几年,周边有好几家买了设备开始承包种粮的。”这是椒江伟光家庭农场“90后”当家人杨伟光回家种田第10个年头的感慨。杨家曾经是村里唯一的种粮大户,而今种粮的同行者越来越多。

2014年,23岁的杨伟光回家帮着父亲一起种植粮食。二十出头就回家种田,杨伟光并未有过特别的纠结,“上班和种田,一样都是工作,都是生活。”

让杨伟光更容易接受农民这个传统职业的原因,还有全程机械化的水稻种植模式。“从育秧、播种,到收割、晾晒,水稻生产就和工厂流水线一样。”刚回到家的杨伟光,还主动去学习当时最新的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让自己走在现代农业的前沿。

如今,杨伟光已然成为真正的农业当家人,不仅对水稻施肥、病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了然于心,还不断注入现代农业理念,引种中科院谢华安原始团队培养的优质特种水稻——低糖大米;注册“冠民”大米品牌,让优质大米卖出优价。

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明显,“谁来种地”一度成为现实命题。

而今,在台州,7000多家家庭农场“当家人”活跃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来抢答。这些“当家人”当中,既有和土地打交道一辈子的老农民,也有潜心钻研新品种新技术的农业专家 、技术能手,一腔热血投身“三农”的大学生创客,经商办企多年回归农业的工商业者,还有脱下戎装扎根农村的退役军人……他们共同在生态农业 、精致农业 、品质农业的道路上摸爬滚打。

争当现代农业“示范生”

四月,台州各地橘花如雪。但在宁溪镇大苔村的黄岩晨湖果蔬家庭农场的浅加温大棚内,一株株“红美人”柑橘树上已经早早挂上青涩的小果子,个头大的已有2公分直径。

“我们用的是浅加温技术,可以错峰上市,相差一个半月左右。”黄岩晨湖果蔬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大荣介绍。

“红美人”能提前上市,主要得益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在家庭农场内开展的“红美人”等杂柑浅加温技术攻关。通过大棚覆膜、水空调等加温技术,让橘树提早进入生长期,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托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光、水、肥等智能调节控制,使“红美人”的整个生长期显著提早,并避免冰冻、干旱等异常天气造成的损失。

提前错峰上市,“红美人”卖出了好价钱。“去年,我们‘红美人’一斤能卖到60到80元,正常上市的价格只有二三十元。”黄大荣说。

相较于传统中小农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除了敢于钻研种植技术,积极尝鲜“新科技”之外,更具有与时俱进的营销理念,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经营模式,精准对接消费者。

红的、黑的、紫的、青的、奶白……走进台州市羽齐家庭农场,品种多样的桑葚让人大开眼界,“五彩桑葚”是农场的主打产品。

不过除了春季采摘桑葚之外,农场还辅助种植樱桃、蓝莓、紫秋葡萄、猕猴桃等夏秋水果,并建设茶厂酒坊衍生推出桑葚酒、桑叶茶等农副产品,同时结合基地优势推出研学、团建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实现种植、养殖、观赏、食用、销售、娱乐为一体新型综合盈利模式。

“我们一开始也有跟风过,后来理清思路,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行差异化经营,对产品进行挖掘,并结合深加工,现在的效益大概是有个六七百万元,而且呈增长态势。”台州市羽齐家庭农场负责人方先青说。

近年来,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我市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1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75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6家。

携手奔走“共富路”

在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经营模式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家庭农场也发挥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中,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渠道。

4月23日上午10点,屋外大雨,临海下周家庭农场的仓库里,称重、记账……周苏丽一家人正忙着给几十位采茶工计算当天的工作量,并招呼她们带上午饭。看到账簿上的数字,头发明显花白的采茶工们,个个脸上绽开笑容。

“我们这边采茶叶都是周边的中老年妇女,一般一天需要两三百个工人,最多的收入能到两三百元,一般都是一百多元。”摊开记账的本子,周苏丽展示采茶季的用工支出。

“阿哥,这个瓜你要挑好一点的,因为是宁海的客人要买我们的甜瓜。西瓜、东方蜜,还有玉菇都要来选,所以品质要把控好。”近日,接到水果采购商的订单后,徐海亚马上来到家庭农场的甜瓜外联基地,和瓜农进行沟通。

十多年前,徐海亚在家人的反对声中辞去上市公司的工作,从事生态农业,投以一腔热情,坚持不懈地培训学习,注入新思路,引种新品种,实践新技术,探索新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农业创新之路。徐海亚的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由最早的10多亩扩展到目前的300多亩,“稞地”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也逐渐走出三门。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徐海亚还主动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建立外联基地,在外联基地上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将外联基地好的产品整合销售。

“现在,我们的外联基地遍布浦坝港镇。今年,我们还注册了一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化模式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对家庭农场进行迭代升级。”徐海亚说。

建功新时代,全力谋振兴。十年来,家庭农场这个农业新生事物,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同时不断升级完善、一路探索,在台州广袤沃野中展现更大作为。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