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破纪录,你贡献了多少?

2023-04-20 15:50:37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杨芳

近日,词条“真的要开始存钱了”“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存钱”等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带上话题发文,有的是为了攒钱看演唱会,有的表示自己是第N次立这个目标,还有的是为了将来要存钱了。

国人有多爱存钱?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额的一半。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一边是大家存钱热情不减,一边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不差钱”。

居民存钱热情高涨,创历史新高

储蓄一直是国人偏爱的打理资产的方式之一。去年以来,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进入2023年,这一数据还在攀升。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

住户存款增加其实有迹可循。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了解到,不少人现在都有存款的计划,有的是受市场行情影响转换投资方向,有的则是为将来打算。

椒江“95后”小蔡已经和女朋友谈婚论嫁,现在花钱不再大手大脚,而是规划了存钱计划。“即将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得开源节流,省着点花。”

和小蔡一样开始规划存钱计划的“85后”周女士,则是被去年的理财产品“伤”到了。“去年买理财产品亏了,虽然不多就几百块,但是心有余悸。现在,感觉还是买大额存单、国债这类产品更稳妥点。”

来自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家的存款意愿。该报告显示,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接近六成。不过,数据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

银行“不差钱”,长期存款产品利率稳中有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6家国有大行及7家已公布2022年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合计超150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6.67万亿元,增速达到12.4%,创下历年新高。如果按照总人口14亿来计算,相当于去年国内每人多存了1.2万元。

一面是大家想存钱,一面是银行“不差钱”。

4月以来,广东、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份的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不同期限调整幅度不同。

记者注意到,相对这些近期才调整存款利率的中小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多家银行早在去年就下调了存款利率,大额存单等相关存款产品的利率也是应声下降。

不过,此次调整潮,大多数银行暂未跟进。如,工行、农行、建行等手机银行显示,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65%、2.15%、2.6%、2.65%,并未再次下调。

然而,从利率走势来看,今年银行普通定存、大额存单均呈现出长期利率稳中有降的趋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银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期利率均下跌,跌幅分别为0.3BP、0.4BP、2.1BP。3月,大额存单共发行657只,其中,1年、2年、3年、5年期利率分别为2.262%、2.798%、3.27%和3.572%,较上个月分别下跌0.1BP、0.7BP、5.9BP、2.4BP。

在此情况下,有银行从业人士建议,对于有储蓄需求的市民来说,可以选择长期的理财产品,例如通过大额存款、保险、国债等来锁定长期收益。而对于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可以适当增加配置权益类资产,以定投的方式长期投资,伴随着市场周期,或将得到不错的收益回报。

 吴畅/制图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