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差异化竞争 银行理财产品频频“上新”

2023-03-30 15:19:08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杨芳

近段时间,上市银行陆续披露去年年报,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变化和经营数据也披露在大众眼前。去年,在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出现较大分化,有的受市场行情影响规模萎缩,有的则实现了逆市增长。

在理财产品日趋同质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如何才能留住投资者?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试图通过推出区域主题理财或上线理财产品矩阵的方式,打造差异化优势。

银行理财规模分化

3月28日,民生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成立半年的民生理财交出经营成绩单。

从报告内容来看,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及民生理财管理产品规模合计8839.77亿元。受去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大幅震荡影响,理财产品规模较上年末下降12.72%。民生理财总资产规模66.38亿元,净资产60.3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

从已经发布的银行年报来看,理财产品规模出现下降的不仅一家。如,招商银行近日披露的招银理财的经营情况——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96%。

面对理财规模出现下降的情况,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都明确点出了去年债市波动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招银理财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前10个月,招银理财产品总体规模保持平稳,进入2022年11月,债市出现近两年来最大急跌,引发债券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对银行理财业务整体形成冲击,部分产品净值在短期内大幅回撤,行业理财规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不过,在去年的市场冲击下,也有部分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平稳度过了债市巨幅波动期,甚至实现逆市上扬。如,据中信银行的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1.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8.02亿元,增幅12.39%。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1.49万亿元,占比达94.53%,较上年末增长2240.66亿元。

多种类主题产品“抢新”上市

据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进入2023年后,在市场回暖等因素影响下,银行理财规模扭转下降趋势,企稳回升。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3年2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合计25.74万亿元左右,相比1月末增加了1453.17亿元,环比增长0.57%,是自2022年11月赎回潮以来,首次月度环比正增长,扭转了理财存续规模下降态势。

记者注意到,在银行理财规模扭转下降趋势的背后,既有基础市场回暖因素影响,也有各大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努力。

3月21日,在现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中信银行发布理财产品组合“信芯家族”,该产品组合包含日信芯、周信芯、月信芯、季信芯、半年芯和年信芯六款产品。

据介绍,日信芯主打现金管理类产品,周信芯、月信芯、季信芯三款产品重点投资于债券等债权类资产,具备稳健低波动的属性,半年芯和年信芯产品也重点投资于债券等债权类资产,但部分“固收+”类产品会增加不高于5%-20%的权益进行收益增厚。

记者在中信银行手机银行APP看到,目前日信芯、月信芯、季信芯、半年芯已上线,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84%、3.71%、2.63%和4.83%。

区域主题类产品也是银行的尝试之一。3月21日,民生理财发布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主题理财产品,该只产品名为“民生理财华竹优选13个月封闭1号长三角主题理财产品”,为二级风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面向长三角区域销售。另外,据中国理财网显示,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等也围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等相关区域发行主题理财产品。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越来越多,投资者怎么选?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区域主题,还是理投资组合,其本质均为理财产品。投资者在购买时,要重点考察产品的风险和流动性因素,包括产品的投资类型、风险等级、投资方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封闭期及赎回要求等,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购。

 吴畅/制图

编辑:褚淑华 责任编辑:杨能勇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