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配置基金产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理财模式。完成评估后,投资者点点手机,就能在线进行基金产品的申赎。便捷的配置方式,也让银行、券商等代销机构是申购基金的主要渠道。而在各大代销机构中,业绩首尾差距也存在明显差距。
2022年,排在前7位的代销机构,拿下了权益类公募基金销售的半数份额,头部机构与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的代销机构相比,销售产品数量相差70多倍。
业绩两极分化,首尾差距明显
国内基金代销机构众多,银行、券商是主力军。日前,中基协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7家代销机构业绩表现遥遥领先。
根据《百强榜单》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为5.6525万亿元,环比微降0.95%;“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合计为8万亿元,环比下降4.16%。
从“股票+混合”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代销规模排名看,前7名的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共计销售该类型基金2.9133万亿元,占比51.54%。其中,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分别销售基金6204亿元、5712亿元和4657亿元,三者合计占比近30%。而百强榜单中有41个机构销售基金均不足百亿元,合计销售基金约2100亿元,与头部代销机构差距明显。
除了权益类公募基金,头部代销机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的代销业绩同样占优。从规模排名看,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分别以代销11545亿元、7576亿元和5845亿元位居前三,蚂蚁基金继续“霸榜”,前7名合计代销规模达40883亿元,与去年三季度基本持平。
在“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百强中,业绩两极分化同样明显,销售基金不足百亿元的代销机构有33个,合计代销规模不足1900亿元。
除了销售额外,销售数量同样存在较大业绩差异,机构代销基金的产品数量分化也较为明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2日,蚂蚁基金、好买基金等13家头部机构代销的产品超过7000只,而天天基金代销数量超8000只,有110多家代销机构的销售产品不足100只。
银行系“主力军”地位稳固
从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排名来看,百强中有53家是券商,与去年第三季度持平;银行有26家,较去年第三季度减少了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有19家,较去年第三季度增加1家;保险及代理机构2家,环比持平。
具体来看,券商保有规模合计为12570亿元,环比增长7.62%,而银行保有规模合计为28868亿元,环比下降5.92%;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合计为14501亿元,环比增长1.52%;保险及代理机构规模为586亿元,去年第三季度数据为420亿元。
百强名单中,银行系较去年三季度减少1家,但其销售“主力军”地位依旧稳固。榜单前十中,银行系占据六席,合计代销规模近2万亿元,保有量排名亮眼。
在“非货币市场”中,银行系同样占据优势。六家头部银行,合计代销规模约2.6万亿元。
作为除银行外的另一类主流代销机构,去年四季度,有两家券商首次跻身权益类基金代销十强名单,四季度分别销售1417亿元和1226亿元,相比去年三季度分别增加了342亿元和36亿元。
服务和业绩,是留住投资者的重要手段。随着公募基金市场不断成熟,基金产品“优胜劣汰”也在加快,代销机构业绩两极分化程度也将加剧。此时,代销机构将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业绩表现等方面出发,通过降低费率、持续推动相关业务等,降低投资者流失的可能。
吴畅/制图